碑者志也,志其名也。墓不见碑不知墓也。神龟千寿,终归冥亡。存名于石上,知其前后,鉴于兴衰,千古不朽。
自历朝的摩崖碑刻,玛雅族的方尖石碑,都有它特有的碑文化。中国古代唐朝兴盛期,石碑发展联系到佛教等各种教门的内容,到清朝逐渐将石碑造型与建筑、官职大小相结合,加以想象,喻意使碑文化兼有更广泛的内容。
碑文,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。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。碑文这种体裁有文,有铭,又有序。立题时,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,或直题为某某碑,或题为某某碑铭,或题为碑并序、铭并序之类,没有固定的格式,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,直书文章题目了。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,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,就不能叫作碑文。
碑刻,凿刻时,左手执刀,右手握锤,匍匐于碑石上,一锤锤地凿刻碑文。凿好一块碑,首先要掌握摹刻本领。刻前,须反复揣摩原作,领会风格和特点,以及运笔的规矩法度。然后通过双钩摹写,覆印上石。刻时必须恰当地运用刀法技巧,精心凿刻。无论湿笔还是枯笔,每刻一字都要刀笔惧见,浑然一体。再经拓印,白字黑纸,倍觉醒目。
书法艺术编辑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,“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于是乎文字生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。”因此,产生了文字。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,而是一些刻画符号——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。汉字的刻画符号,首先出现在陶器上。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,没有确切的含义。
汉字书法为汉族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,被誉为:无言的诗,无行的舞;无图的画,无声的乐。中国书法六大书体:行书、草书、隶书、篆书、楷书、燕书。
摩崖碑刻从公元423年至1964年,时间跨度长达1500多年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从公元423年南北朝谢灵运的诗刻《石门新营》及《石门最高顶》开始,773年有唐朝许峤《游石门山》、张愿《石门山瀑布八韵》等4处。1039年有宋朝叶清臣题记、1073年沈括题记、1126年祝公明题记、1156年虞似平题记等31处。1327年元朝郑原善《观石门瀑》诗刻、曹用题记等6处。明朝有1483年赵诚题记、1525年王棒题记、1528年郑毅《石门次韵》诗碑,1537年高汝行《石门洞一首》诗碑,张孚敬《过石门洞》诗碑,1563年陈庆《游石门洞》诗碑,1582年张佳胤《石门洞》诗碑,1573年萧廪《戏题瀑布》、《游石门洞》诗碑,1596年唐冲宇《同观石门瀑二律》诗碑,蔡逢时《石门观飞瀑二律》诗碑,任可容《游石门》诗碑,许国忠《依韵二律》诗碑,刘正亨《飞瀑》名碑,1622年苏茂相诗碑,1628年张延登诗碑等处。清朝1650年王崇铭诗碑等。清朝1763年宋作妹题记、1796年觉罗吉庆《天泉、仙境》名碑,1797年苍保《泉以名流》名碑,1860年德楞泰《圣水》名碑,1868年徐树铭诗刻,1809年张润《亘古流光》名碑,1891年张青藻《飞泉、观瀑》名碑等。民国有1918年黄庆澜《重修石门洞刘文成公祠》、《刘文成公读书处》碑等。民国23年省长鲁涤平题名、1934年赵世端《重修石门洞刘文成公祠记》碑等。
摩崖碑刻中年代最早的为南北朝谢灵运的诗刻《石门新营》及《石门最高顶》,自右而左11行,凡行7~15字不等,楷书阴刻,字径0.03米,题刻面积约0.23平方米。是南北朝景平二年(公元423年),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首游青田石门洞所作,诗曰: “石门新营所住,四面高山,回溪石濑,修竹茂林五言。宋永嘉郡太守。脐险筑幽居,披云卧石门。苔滑谁能步,葛弱岂可扪?袅袅秋风过,萋萋春草繁。美人游不还,佳期何由敦? 芳庭凝瑶席,清醑满金樽。洞庭空波澜,桂枝徒攀翻。结念属霄汉,孤景莫与谖。俯濯石下潭,仰看条上猿。早闻夕飙急,晚见朝日暾。崖倾光难留,林深响易奔。感德虑有复,理来情无存。庶持乘日用,得以尉灵魂;匪为众人说,冀与智者论。”这也成了石门洞为世人所知的最早文字记载。字径最大的是明万历年间(1573—1619年)刘正亨任温州同知时游青田石门洞,题“飞瀑”二字的碑刻,字径1.5米。字数最多的是嵌立在刘文成公祠右壁中黄庆谰《重修石门洞刘文成公祠碑》的碑刻,1918年黄庆澜任瓯海道尹时主持修建刘文成公祠并立碑纪念,碑文自右而左16行,共750余字,字径2厘米,楷书阴刻。
时间最迟的是现代杰出诗人郭沫若1964年游石门洞时题:“横过石门渡,刘基尚有祠,垂天飞瀑布,凉意喜催诗”,形象描写了石门飞瀑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意境。离地最高的题刻是位于在月洞石床前的题刻,距地面高达7米,是熙宁六年(1073)沈括奉命赴两浙察访农田水利、差役等事,同年十二月游览石门洞并作题记“太子中允、集贤校理兼史馆、检讨沈括,奉使按行过此,熙宁六年十二月二月十四日,黄颜李之仪同来”。自左而右5行,凡行7字不等,字径0.06米,楷书阴刻,题刻面积约0.2平方米。字径最大的是镌刻在洞口旗鼓两峰高达十余米的悬崖题刻,字径达一米多,横贯绝壁,气势雄伟壮观;碑刻精工细作,巧夺天工。
摩崖石刻,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,包括各类文字石刻、石刻造像以及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。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,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。
摩崖石刻是重要的历史文物,珍贵的文化遗产,它是书法艺术与雕凿工艺的统一体,也是研究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的实物资料,它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色,现代文明的一大景观。摩崖石刻,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,包括各类文字石刻、石刻造像以及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。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,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